诺奖得主:科研十年磨一剑 化学产业期待“本地制造”
图为第四届格拉布斯论坛现场 李佳赟 摄
图为第四届格拉布斯论坛现场 李佳赟 摄
10日,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斯教授命名的第四届格拉布斯论坛在浙江宁波开幕。罗伯特·格拉布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等几十位学术领袖共同出席。
此次论坛以聚合物及产业为主题,主要探讨高分子研究及产业化生产与运用,通过高校、研究所、企业共赢机制的建立来体现协同创新的理念,推动化学产业转型。
“工业中的味精”
在此次论坛中,催化剂的研发应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宁波大学教授陈忠仁将催化剂形象地称作“工业中的味精”。“只要投入一点,细微的数量就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陈忠仁解释道。
顺势拿起桌上的玻璃杯,陈忠仁表示,化学研究看似很远,但其研究成果却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催化剂的一点点的应用,则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完全改变一个玻璃杯的强度,进而产生神奇的效果。
“好比做菜时采用同样的材料,却会因油、菜、盐的下锅顺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味道,催化剂的作用就是如此。”陈忠仁解释道。
而催化剂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格拉布斯教授则将催化剂的神奇效果运用至各方领域。2005年,因在烯烃易位反应催化剂方面的杰出贡献,格拉布斯荣获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以他名字命名的“Grubbs催化剂”如今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
“催化剂研究的十年间,经改良的催化剂不断寻找新的应用领域,如在光学薄膜中的应用,则可以让高分子的强度和透明度得到大幅提升,耐热性能获得改善提高。”格拉布斯教授透露道,目前他的研究成果最新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成功弥补了乙肝治疗方面的某些空白,使得乙肝患者在使用该药品的90天内获得极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环保亦需“催化剂”
“近年来,雾霾、污水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陈忠仁说道,其实,催化剂的研发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困局。以汽车尾气举例,格拉布斯教授研制的新型催化剂弥补了原先低端催化剂的高能耗、大污染的弊端,可使得产品清洁度大幅提升,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从第一届格拉布斯论坛开始,绿色节能就一直是不变的主题。但由于我国工业转型升级仍处在‘阵痛期’,所使用的部分催化剂技术仍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延续品,使得低端产品能耗大,资源浪费严重的困境仍未破局。”陈忠仁叹道。
陈忠仁迫切渴望化学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亦能发生如“催化剂”般的加速作用。“若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尽快应用到我国的各项产业中,相信不仅能改善工业技术,同时对生活质量及环境保护也大有裨益。”陈忠仁如是说。
曾多次访问中国的格拉布斯对近年来中国化学产业的发展给出了肯定,他表示,“中国近几年的化学发展极其迅速,尤其在学术论文发表上的成就皆有目共睹,说明中国的基础科研进入到高速发展轨道。”
但格拉布斯同时也指出,科学研究需长效耐心的投入,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十年磨一剑”,设备、合作团队等要素缺一不可,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切实的产业实体,则仍需一个漫长的等待期,希望中国的化学产业能茁壮发展,涌现更多的科研精品和“本地制造”。
“产学研”的本土制造
据了解,宁波大学与格拉布斯合作的格拉布斯研究院在2012年成立,主要研究高分子化学领域的前沿技术,这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也被聘为宁波大学客座教授。
陈忠仁感叹,当前中国的先进化学技术多为国外引进,缺乏自主创新,希望未来能借助宁波大学格拉布斯研究院创作出更多的“宁波制造”,形成“产学研”的链条式发展,带动中国工业走向创新和发展高峰。
据悉,格拉布斯论坛以聚合物为永恒主题年度举办,每年选择一个重要领域作为共同主题,以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此次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的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宁波材料所等的研究员参加。
论坛期间将发表二十多个特邀大会报告,报道催化剂与聚合技术、嵌段共聚物与增容技术、功能高分子与应用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热点难点等科学问题,提供共同研讨高分子领域最新学术思想、学术进展和跨学科合作交流的高端平台。(见习记者李佳赟)